上篇“暴露”了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(椰毒假單胞酵米面亞種)的眾多“馬甲”,本篇旨在說(shuō)明該菌耀眼奪目的內在原因。它除了外界賦予的眾多“光環(huán)”,還能自身產(chǎn)生光環(huán),下面小編詳細道來(lái)。

圖1??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“自帶光環(huán)”

圖2??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(椰毒假單胞酵米面亞種)檢驗程序
按照《GB 4789.29-202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(椰毒假單胞酵米面亞種)檢驗》標準,使用GVC增菌后,劃線(xiàn)mPDA和PCFA平板分離可疑菌??梢删涑鹾Y試驗中,最重要的就是接種卵黃瓊脂平板,觀(guān)察菌落是否形成乳白色渾濁環(huán),斜射光下菌落周?chē)囵B基表面的虹彩現象。
我國專(zhuān)家(劉秀梅)在1979年就已經(jīng)注意到該菌在卵黃瓊脂上菌落周?chē)榘咨珳啙岘h(huán)外,在陽(yáng)光斜射下表層有特殊虹彩環(huán),曾一度想命名為“虹彩黃桿菌”。形成虹彩光環(huán)的主要原因是:
該菌產(chǎn)生卵磷脂酶和脂肪酶;卵黃中的磷脂在卵磷脂酶的作用下,成為水溶性的磷酸酰膽堿和不溶性甘油三酯。磷脂酰膽堿被酶水解,產(chǎn)生甘油二酯,甘油二酯與卵黃中其他脂類(lèi)生成白色沉淀物,檢驗者就可觀(guān)察到菌落周?chē)虻讓佑星逦陌咨珳啙釒?。同時(shí),脂肪酶將甘油三酯轉變?yōu)楦视投?、單硬脂酸甘油酯和脂肪酸。由于脂肪酸不擴散,所以菌落周?chē)鷷?huì )形成圍繞著(zhù)菌落的一層薄薄的油膜。當光照射在膜上時(shí),膜的上下兩面都會(huì )反射光線(xiàn),兩列光波相遇就會(huì )發(fā)生相互干涉,此現象叫做“薄膜干涉”。陽(yáng)光是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七種單色光組成的復合光,當陽(yáng)光斜射膜時(shí),由于膜的厚度不一,不同顏色的單色光在不同厚度的地方,或增強或減弱或抵消,最終呈現在油膜上的效果就是有不同顏色,這與機油滴在水面上,反射彩虹光原理是一致的。國外有些文獻對于脂肪酶反應結果描述為“珍珠般”光澤,其實(shí)就是指“虹彩”現象。

圖3? ?薄膜干涉示意圖

圖4? ?水面機油的彩虹現象

圖5??卵黃瓊脂上菌的虹彩現象
優(yōu)秀的人總是自帶光環(huán),但自帶光環(huán)的細菌,很可能就是最兇狠!該菌近幾年屢次引發(fā)食物中毒事件造成死亡。在檢驗過(guò)程中,檢驗人員可以利用該菌的“光環(huán)”特征,進(jìn)行甄別,但要注意,務(wù)必在陽(yáng)光下觀(guān)察,才可看到反射的虹彩暈圈。
?
參考資料:
1、J.J.Owens ?《The Egg Yolk Reaction Produced by Several Species of Bateria 》1974.
2、Amy L.Leber, EDITOR IN CHIEF《Clinical Microbiology Procedures Handbook》4TH EDITION.
3、大 久保 忠 敬,小 田隆 弘,田 中恭 生,《コ ア グ ラ ーゼ陽(yáng) 性 ブ ドウ球 菌 の卵 黃 寒 天 培 地 に お け る卵 黃 反 応 に つ い て の一 考 察》